活动回顾 | 从华尔街精英到38000中国农村困境儿童的“杜爸爸”——杜聪25年公益旅程
“25年公益旅途——
成长、变革与影响”
— 第七书院服务学习大讲堂 —
2023年12月1日,智行基金会创始人、世界十大杰出青年杜聪先生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七书院“服务学习大讲堂”,为师生们带来“25年公益旅途——成长、变革与影响”主题分享。
为了中国贫困乡村的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杜聪先生放弃优渥的薪酬,几十年来一直为帮助儿童就学就业奔走在一线。杜聪先生创立的智行基金会,理念是将智力转化为服务行动,去帮助帮扶弱势群体,这与我们第七书院“使命、品格、服务”的院训不谋而合。因此,讲座开始前,第七书院副院长洪明雁教授诚挚向杜聪先生发出聘任“第七书院服务学习校外导师”的邀请,并为杜聪先生颁发聘书。同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阮健骢先生也为杜聪先生赠予了徐扬生校长的书法卷轴。
讲座伊始,杜聪先生向大家透露一个惊喜的巧合,今天(12月1日)恰好是世界艾滋病日,同时也是智行基金会创办25周年。从一个以100员港币开户的草根机构,到目前拥有超100位员工、筹资超7亿元、累计资助超38000名困境儿童的知名社会组织,春华秋实,智行基金会的发展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杜聪先生说,在最开始,他看不到花,也品味不到果。
-01-
成长
杜聪先生谈到,他从事公益事业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出于对苦难的怜悯,对自身命运的感恩,和一份谦卑的社会责任心。
年少的时候,他常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来源于自己足够勤奋与努力,然而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更丰富,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能拥有一切,更多的是因为足够幸运。他幸运地享有比许多人更幸福的成长环境、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当我意识到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比别人幸运,我就变得更谦卑,更有一份社会责任心,希望用我自己的幸运去帮助比我不幸的人。这是我做慈善公益的初心。”
杜聪先生14岁随家人移居美国旧金山时,时逢一种名为“艾滋”的怪病在人群里蔓延,陌生的绝症引起社会恐慌,由此引发的歧视长达半个世纪都无法消弭。杜聪先生谈到,当时他的一位中学老师也患有艾滋病,因此他很早就获知,艾滋病无法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但是更多的人对这种未知的传染病怀有恐惧,打心底里抗拒并歧视艾滋病患者。正值青春期的他目睹了许多由艾滋病引发的不幸,很早便在美国参与艾滋病相关的社会工作。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杜聪先生开始了他的投行生涯,他构想的是,一边拥有体面的收入,一边从事与艾滋病预防教育有关的社会工作。他创办了智行基金会,希望借助基金会的载体践行志愿。然而一次偶然的对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从偶遇的一对患有艾滋病的中国父子那里得知,在中国中部偏僻贫瘠的山区,有一个村庄,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艾滋病人。
出于对艾滋病的关注与强烈的好奇心,他不远千里来到这个偏僻的村庄。在此他看到许多村民因为卖血而染上“怪病”,因为大众对这个“怪病”的无知,他们备受歧视,也因为疾病的摧残,他们的家庭落入绝望的深渊。这一刻的震撼,仿佛是他生命中的“moment of truth”。他开始反思,如何才能救助这个奄奄一息的村庄?
-02-
变革
杜聪先生说,在当时,村庄里几乎每个家庭都面临劳动力缺失和贫穷的问题。在温饱和健康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许多家庭更是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而身处困境的孩童纯真的眼神,如点点繁星一样,印刻在了杜聪先生的脑海里,他默默做了一个决定,辞去了银行副总裁的职位,全心投入困境儿童救助工作,寄望通过给予艾滋家庭的下一代一个发展的机会,赋予这个绝望的村庄新的生机。
杜聪先生并不赞同传统的“孤儿院”帮扶模式。他深觉这种院社式的服务仿佛是将孩子们关在一起,会令他们更容易被社会孤立。为了帮孩子们尽早融入社会,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他运用了一种新的帮扶模式。他将孩子们送往寄宿制学校,提供学费与生活费,令孩子们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有吃有住”,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正常地学习生活。
此外,杜聪先生还改革了资金管理和发放方式。为了防止被中间人贪污善款,他坚持不设中间渠道,由基金会亲自发放物资、生活费与学费,确保资助工作的直接和透明。他说,这样的做法意味着他需要承担更多繁琐的行政工作,但同时也意味着他能够与孩子们有更直接的接触,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很多时候,受资助的孩子会因为感受到关怀而备受鼓舞,从而拥有更丰沛的动力。
农村困境孩子的童年并不美好,杜聪先生意识到,相比学习成绩而言,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与品格塑造,“更要紧是他们能不能活得快乐,活得对社会有贡献,不会误入歧途”。因此,他组织开设了系列艺术疗伤课程,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敞开心扉、自我疗愈。同时举办夏令营、冬令营,带领孩子们到大学参观、到企业探访,探索外面的世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杜聪先生表示:“知难行亦难,行前需先知”,先引导孩子们去领略这世界的先进、生活的美好,告诉孩子们“书中自有黄金屋”,孩子们才会在心底埋下希望的种子,带着对未来的期许走向自己人生的康庄大道。
-03-
影响
杜聪先生用20余年的时间改变3.8万困境儿童的命运,赋予他们正能量,丰盈他们的生命。他骄傲地谈到,智行资助的孩子有超过60%都如愿考上大学,这个比例远超中国农村的平均水平;还有许多孩子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其中不乏有获得国际大奖的;甚至有孩子毕业后出国深造,就读于杜先生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成为他的校友……硕果累累,是从前的他不敢期许,也意料不到的。
孩子们的成绩令人心潮澎湃,但更让人暖心的,是爱的接力与传承。杜聪先生说,目前智行基金会有超7成的全职员工,是以前被智行资助过的孩子。他们在毕业后选择回到智行,与曾经帮助自己的人并肩作战,以微微烛火发光发热,将这份善良与爱发扬光大。这些员工因为经历过困苦,往往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更有同理心,也更容易取得孩子们的信任,为帮扶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除了全职员工,投身志愿工作的孩子更是数不胜数。在四川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郑州水灾的援助现场,都出现他们的身影。同样真挚的心让智行的孩子们凝聚在每一个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地方,而他们的出现,向世人宣告了善良终有回响。
从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到农村困境儿童的救助,杜聪先生始终以“谦卑服务”的心去对待他的工作。他几次谈到“谦卑服务”的理念,他说正是他所目睹的艰辛困苦,让他懂得感恩,学会以更谦卑的姿态去为他人服务。他也教导他的孩子们,人生好像一杯水,有空的部分也有满的部分,消极的人看到空的部分并反复抱怨,积极的人却感恩他所拥有的,用饱满向上的能量对待学习与生活。“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是杜先生的大义,更传承到了每一个被资助的孩子身上。
演讲结束后,杜聪先生与师生们一起合影留念,本次活动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案 | 陈婉婷 第七书院 经管学院
陈昭诺 思廷书院 经管学院
胡诗琪 第七书院 人文社科学院
第七书院办公室
排版 | 胡诗琪 第七书院 人文社科学院
电话 | 0755-23517380
邮箱 | 7thcollege@cuhk.edu.cn
办公时间 | 8:30-12:00; 13:00-17:30
(周一至周五/工作日)
第七书院
使命 · 品格 · 服务